浇注温度过高会导致砂型膨胀,特别是对于砂芯复杂的灰铸铁,当浇注温度≥1420℃时,废品率会增加,当浇注温度为1460℃时,废品会达到50%。在生产中,通过感应电炉熔炼可以更好地控制铁水的温度。下面由恒盛铸造公司小编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铸造温度过低可能会形成缺陷
(1)液态夹渣处理后,灰铸铁铸件表层会出现单体小孔。孔的直径一般为1 ~ 3毫米。在某些情况下,只有1~2个小孔。金相研究表明,这些气孔与少量液态炉渣一起出现,但没有发现硫的偏析。研究表明,这种缺陷与浇注温度有关。当浇注温度高于1380℃时,铸件中未发现此类缺陷,因此浇注温度应控制在1380-1420℃之间。值得一提的是,浇注系统的设计没有改变以消除这一缺陷。因此,这种缺陷可归因于浇注温度低和在微量还原气氛中浇注时形成铁水。
(2)硫化锰气孔这种气孔位于灰铸铁表面以下,大多在表面以上,加工后经常暴露出来。气孔直径约为2 ~ 6 mm,有时孔内有少量矿渣。金相研究表明,这种缺陷是由于浇注温度低,铁水中锰和硫含量高,造成锰偏析和熔渣混合而成的。
这种硫含量和合适的锰含量(0.5%~0.65%)可以显著提高铁水的纯度,从而有效防止这种缺陷。
(3)砂芯气体引起的气孔和孔隙度往往是砂芯排气不良造成的。由于砂芯在制芯过程中在芯盒中硬化,砂芯通气孔的数量通常不足。为了形成通气孔,可以在芯硬化后进行额外的钻孔。
浇注温度过低的最常见原因是铁水在浇注之前被输送并在敞口钢包中停留很长时间以散热。使用带有隔热材料的钢包盖可以显著降低热损失。
以上便是恒盛铸造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内容。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